天然填料通常指黏土、硅酸鹽、滑石、碳酸鹽、石棉灰、貝殼粉、木屑等惰性物質。顆粒通常較小填入基體內一般不使制品的拉伸強度顯著增加,常以降低成本并改進其物理性能為目的。黏土富有水合硅酸鋁的沉積物,主要為膠體或似膠體狀的顆粒,常用于聚酯樹脂、環氧樹脂聚氧乙烯物料及氨酯泡沫塑料的填料。有的天然填料如硅酸鈣作為聚酯模壓配料,低密度聚乙烯和其他熱塑性樹脂的增強填料,可使模壓制件有光滑的表面及低的吸水能力。木屑作熱固體性模塑料酚醛和尿素的填充劑。撕碎成纖維狀的木材也可作增強材料。
貝殼中含有大量的鈣,而且雜質少并含有少量的微量元素:磷、錳、鋅、銅、鐵、鉀、鎂等。其中約含碳酸鈣90-95%,其它5%為有機質及微量元素。貝殼填料有以下特點:1因貝殼中含有大量的碳酸鈣,它可以調節中和生物濾池的PH質,為微生物生長提供適宜的環境。2貝殼填料的質輕,堆積密度560kg左右/m3.3價格便宜,容易取得。
貝殼(bèi ké)是生活在水邊軟體動物的外套殼,由軟體動物的一種特殊腺細胞的分泌物所形成的保護身體柔軟部分的鈣化物。自然界中天 然碳酸鈣礦物質相比較,貝殼具有獨特的多尺度、多級次“磚-泥”組裝結 構,且因其多級層狀結構而具有韌性好、強度高等。貝殼由95%左右的CaCO3和5%左右的有機質組成貝殼的形成是一種生物礦化過程,即以少量有機大分子為模板進行分子操作,高度有序地組合形成有機材料的過程。貝殼主要由無機相和有機相組成,無機相是約95~99.9%的CaCO3(方解石、文石、球霰石及非晶型) ,相同室溫條件下,方解石是三種晶型中穩定的形態,文石相對穩 定,球霰石則不穩定。有機相由約0.1~5%的有機質(蛋白質、糖蛋白、多糖、幾丁質和 脂質等)組成,主要可以分為酸(水或EDTA)可溶性組分、酸不溶-變性劑可溶組分和酸不溶-變性劑不溶組分。進一步研究表明,貝殼主要含鈣、碳、氧、氫、鍶、鎂 等 元 素,其中鍶和鎂的含量主要與貝的種類有關
貝殼吸附特性是由于其結構組織相對疏松,孔隙直徑相對較大,孔隙分布廣而均勻;貝殼粉的表面較大,吸附 效率高基于以上結構特性,貝殼和以貝殼為基質的功能材料在一定條件下可以實現對原油、重金屬、硫、染料、農藥殺菌劑等的吸附去除。貝殼粉可以作為催化劑載體吸附原油。催化劑負載在貝殼粉表面較大的反應面積上面,增大了自身與海面油污的接觸面積,提高了催化吸附反應的反應效率。貝殼可以用于水處理領域,以貝殼作為羥基磷灰石的鈣源可以吸附去除廢水中的多種金屬。貝殼燃燒后的產物可以用于脫硫處理,因其顆粒內部有更多的氣孔表面參與脫硫反應,反應過程中氣孔不易被脫硫產物阻塞,可以進行較完全的脫硫反應。此外,利用此特性,貝殼粉還可用于水處理、染料、農藥殘留處理等領域